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區研究
Community Study 
開課學期
101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陳惠敏 
課號
Soc5003 
課程識別碼
325 U532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205 
備註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30人
外系人數限制:1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12communitystudy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本課程尚未建立核心能力關連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C. Wright Mills的「社會學想像」強調要將個人的煩惱變成公共議題,從社會結構的限制著手,進而提出對於既存社會現象的批判性思考,彰顯出社會議題的本質。然而,我們並無法將腳步僅停留在此,在發現問題之後,我們要面對如何解決的問題。
「公共社會學」強調要參與�介入議題本身,我們不僅需要實做技術來達成這樣的效果,同時也需要理論刺激來協助我們校準思維,以尋求社會實踐的路徑。Eric O. Wright在Envisioning Real Utopia(2010)中試圖勾勒出不同社會實踐與社會改革的可能性,此與公共社會學的核心思索是一致而可相互援用的。本課程延續上學期「公共社會學」,希望能夠思考不同的社會實踐模式,藉由「重訪社區」的理論與實務,將青年世代重新帶回到社區。
在課程內容部分,將深入探究社區概念的源起、實踐、以及其在全球化時代的轉化、吸納及批判意涵。最終目標是希望藉由經典著作的閱讀討論,重新檢視台灣語境中建基於「社群�共同體」概念的情感動員,包括認同政治、社區營造、公民社會等議題的再省思。同時,藉以思考在不同社區運動中的可能性與侷限性。
在實做部分,修課者會需要進行社區探勘,發掘社區中社群互動的主要問題所在,並設計解決方案。或者,可以「復振」為前提,結合社區居民及組織,進行社區復興。本課程將銜接暑期實習。
 

課程目標
本門課延續「公共社會學」系列課程主軸,提供打算修習本系列課程的同學們進入社區前的所有預備工作。在過去一年「公共社會學」系列課程的執行經驗發現,對於青年世代來說,「社區」非但不是「老舊靜止的」,反倒是「嶄新好奇」的。因此,本年度計畫希望藉由青年世代「重訪」社區(revisit/re-encounter),作為公共社會學展開的新契機,同時回饋返照社會學的經典知識興趣——社群(community)的新發問。 
課程要求
※ 修課同學無論是大學部或研究所項目均相同,但對於研究生的表現期待會更高。
◆個人部分:
(1)MEMO+Q&A:當週讀物的MEMO及上週上課時的Q&A〔題目會同步公布在課程facebook;每週的課堂Q(教師發問)&課後A(同學作答),若當週無Q&A,則繳交心得記事(可包含「回饋」:針對其他同學在課上提出批評的制訂、回應與修訂)〕。這份作業必須於前一天晚上11時前上傳到ceiba,如無法上傳時再寄至教師e-mail信箱。(占20分)
◆小組部分:(每項的小組成員不必均相同)
(1)社區探訪踏勘:行前調查、設計踏勘清單(含議題發問、觀察建議等,要一起討論)、繳交探勘清單及踏勘報告。(占30分)
(2)台灣社區案例導讀:請自行尋找台灣案例並於討論課導讀,每組需於表定時間時提供3個案例及採用文本(一個案例至少要有2篇,包括碩博士論文亦可),再由全班同學及授課教師共同決定最後導讀文本。(占20分)
(3)課堂讀本導讀:導讀者必須提供3頁以內的outline,時間不超過20分鐘,一學期至少一次。(占10分)
(4)社區實做行動調查報告:含提供社區、每週討論狀態、最後行動調查報告。(占20分)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一 14:00~18:00 備註: 週一下午2:00-6:00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MEMO+Q&A(個人) 
20% 
當週讀物的MEMO及上週上課時的Q&A〔題目會同步公布在課程facebook;每週的課堂Q(教師發問)&課後A(同學作答),若當週無Q&A,則繳交心得記事(可包含「回饋」:針對其他同學在課上提出批評的制訂、回應與修訂)〕。這份作業必須於前一天晚上11時前上傳到ceiba,如無法上傳時再寄至教師e-mail信箱。 
2. 
社區探訪踏勘(小組) 
30% 
行前調查、設計踏勘清單(含議題發問、觀察建議等,要一起討論)、繳交探勘清單及踏勘報告。 
3. 
台灣社區案例導讀(小組) 
20% 
請自行尋找台灣案例並於討論課導讀,每組需於表定時間時提供3個案例及採用文本(一個案例至少要有2篇,包括碩博士論文亦可),再由全班同學及授課教師共同決定最後導讀文本。 
4. 
課堂讀本導讀(小組) 
10% 
導讀者必須提供3頁以內的outline,時間不超過20分鐘,一學期至少一次。 
5. 
社區實做行動調查報告(小組) 
20% 
含提供社區、每週討論狀態、最後行動調查報告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18  課程簡介:什麼是社區?為什麼現在要重談社區? 
第2週
2/25  真實烏托邦(1):utopia and revolution: diagnoses and critique
指定閱讀:〔ERU〕Preface & Part1, Ch.1-3, pp. i-57. 
第3週
3/04  真實烏托邦(2):alternatives(1)
指定閱讀:〔ERU〕Part2(1/2), Ch.4-5, pp. 58-105. 
第4週
3/11  真實烏托邦(3):alternatives(2)
指定閱讀:〔ERU〕Part2(2/2), Ch. 6-7, pp. 106-190 
第5週
3/18  真實烏托邦(4):transformation
指定閱讀:〔ERU〕Part3&Conclusion, Ch. 8-12, pp. 191-270 
第6週
3/25  社區營造與社區運動在台灣
指定閱讀:
*陳其南。1996。〈社區營造與文化建設〉,《理論與政策》10(2):109-116。
*陳其南、陳瑞樺。1998。〈台灣社區營造運動之回顧),《研考報導》41:21-37。
*參考資料:監察院。2005。《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工作之成效與檢討專案調查研究》。台北:監察院。(PDF下載)
※提交「台灣社區案例導讀」建議及討論
※提交所欲實做的社區(及初步描述) 
第7週
4/01  社區在哪裡?:界定社區:人群的、地域的、血緣的、關係的、志同道合的(1)
指定閱讀:〔動〕第1-3章
※本週開始討論台灣社區案例及社區實做進度 
第8週
4/08  社區踏勘1:4/7-8(日、一):台南土溝和高雄哈瑪星 
第9週
4/15  社區在哪裡?:界定社區:人群的、地域的、血緣的、關係的、志同道合的(2)
指定閱讀:〔動〕第4-6章
社區論壇1(回應社區探勘1) 
第10週
4/22  社區的傳統與現代:鍵結的方式與因應之道(1)
指定閱讀:
*吳介民、李丁讚。2005。〈傳遞共通感受——林合社區公共領域修辭模式的分析〉,《台灣社會學》第9期,頁119-163。
*李丁讚。2004。〈公共領域中的親密關係——對新港和大溪兩個造街個案的探討〉,李丁讚主編,《公共領域在台灣——困境與契機》,頁357-398。台北:桂冠。
※討論台灣社區案例及社區實做進度 
第11週
4/29  社區踏勘2:桃園新屋鄉:復耕、閱讀;復興鄉:部落經濟活動與創新 
第12週
5/06  社區的傳統與現代:鍵結的方式與因應之道(2)
指定閱讀:謝國雄。2010(2003)。〈從被遺忘的傳統再出發:台灣漢人民族誌與社區研究〉,《茶鄉社會誌:工資、政府與整體社會範疇》,頁1-48。台北: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。
社區論壇2(回應社區探勘2) 
第13週
5/13  都市生活的基礎:關於存活的問題
指定閱讀:*町村敬志、西澤晃彥著,蘇碩斌編譯。2012。《都市的社會學》,第六章〈都市生活的基礎〉,頁142-164。台北:群學。
※討論台灣社區案例及社區實做進度 
第14週
5/20  社群經濟與創新(1):情感動員
指定閱讀:〔APP〕Ch.1-3, pp.1-78
※討論台灣社區案例及社區實做進度 
第15週
5/27  社群經濟與創新(2):社群經濟
指定閱讀:〔APP〕Ch.4-5, pp.79-126
※討論台灣社區案例及社區實做進度 
第16週
6/03  社群經濟與創新(3):社區主體
指定閱讀:〔APP〕Ch.6-7, pp.127-196
※討論台灣社區案例及社區實做進度 
第17週
6/10  社區實做行動調查報告(1) 
第18週
6/17  社區實做行動調查報告(2)